今年7月8日,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時強調: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平衡點,準確把握近期目標和長期發展的平衡點,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的著力點,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結合點,在轉方式、調結構、保民生、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在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關鍵期、經濟發展轉型期,我們只有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準確把握近期目標和長期發展的平衡點,不斷推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推動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才能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保持中高速增長中高速增長是一個相對於高速增長而言的概念。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出現在改革開放之後的1979年至2011年。長達32年年均9.87%的經濟增長率,無論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還是與我國改革開放前相比,都是獨一無二的。然而,隨著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和國內資源供給約束趨緊、經濟總量基數增大,我國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已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實現中高速增長,使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7.5%左右,就成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必要選擇。
  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在我國現階段,既有支撐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有利條件,又有致使經濟進一步下行的較大壓力。比如,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制約公平競爭和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但改革的全面深入推進正在釋放越來越多的紅利。又如,我國傳統人口紅利大幅度下降並接近消失,但新人口紅利正在大量形成。雖然我國勞動力結構性短缺還會進一步顯現,但總體上看,勞動力供給仍然相對充裕,勞動生產效率仍然較高,特別是每年700萬左右的大學畢業生和數以千萬計的高中專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可以形成新的勞動力市場競爭形態和人口紅利,併成為支撐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新要素。再如,雖然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較大對於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是一個挑戰,但這同時又提供了重要增長空間。因為低收入者和低收入地區趕上中高收入者和中高收入地區的熱情與行動,仍然是我國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的重要內生動力。還如,城鎮化進程加快,不僅會創造更大和更高層次的市場需求,還會帶來更全面和更深刻的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更廣泛的社會需求結構升級,從而會成為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重要動力。同時,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對我國經濟發展同樣是機遇和挑戰並存。特別是近年來發達經濟體因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的困擾而出現經濟增長持續低迷、市場需求疲弱,既給我國經濟增長特別是出口增長帶來了較大壓力,但也給我國企業“走出去”和把更多更好的資源、設備和技術購進來提供了新的機遇。此外,其他因素包括正在孕育的科技和產業新突破、國際經濟貿易格局新變化、市場範圍和競爭格局新發展等,也是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撐。保持中高速增長需要短期政策與中長期舉措相結合。從現實經濟增長來看,隨著全球經濟持續衰退,隨著我國傳統人口紅利和低成本優勢逐漸消失,隨著我國經濟資源短缺程度逐步加深,隨著我國投資的邊際收益率開始下降,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率已降至7.5%左右;反映經濟景氣狀況的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和反映市場需求狀況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也持續在較低水平徘徊;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影響的外貿出口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同樣處於歷史低點。在這種情況下,啟用需求管理,創新和實施區間定向調控等宏觀調控政策措施,以抑制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下滑,是必要的。在短期內,可繼續實施定向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進一步鼓勵外向型企業持有更多外匯和進口先進技術設備,進一步強化向中小微企業傾斜的銀行信貸政策,進一步支持和擴大前瞻高效的基礎設施類、技術裝備類和高科技高附加價值類投資,進一步鼓勵和引導城鄉居民健康消費等。從我國經濟已進入增長速度換擋期的實際看,還必須啟用和實施供給管理,特別是要通過推動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使我國經濟在中長期保持持續健康的中高速增長。
  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是我國經濟發展所處階段和我國國情所使然。雖然我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有200多種產品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但人均收入水平還比較低,仍然排在全球第八十位以後,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我國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發達的城市與落後的農村並存,二元經濟結構及其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這就是說,中短期內我國經濟還不可能邁向全球發展水平的最高端。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地從現實出發,積極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全面理解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內涵。推動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核心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點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率,關鍵是提升產業和產品技術含量,目標是降低資源消耗、減少污染排放、提高國民產出的附加價值,目的是持續改善和大幅提升我國國民福祉。推動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過程,既是我國經濟三次產業發展的數量比重及其結構、技術含量及其結構、勞動生產率水平及其結構以及各產業附加價值水平及其結構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過程,也是我國經濟各產業自身發展及其組織方式、組合方式、管理和運營方式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過程,還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從外延型、粗放式、高消耗、高污染、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價值向內涵型、集約式、低消耗、低污染、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邁進的過程。其中,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產業結構及其發展形態改善、實現產業技術升級,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現階段,不僅需要大力推動和努力實現生產方式的大轉型大升級、產業組織體制機制的大更新大改進,而且需要大力推動和努力實現產業結構的大調整和產業技術的大升級、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大發展大提升。努力剋服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困難。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其中最大的困難是,長期以來多數企業和個人已習慣於粗放型外延式發展,面臨思維和行為慣性及體制機制障礙。剋服困難和障礙,根本上要靠轉變觀念、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比如,改革幹部政績考核及選拔任用機制,打破行政性壟斷,營造鼓勵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形成消費主導的經濟運行機制等。只有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動力、向惠民生要動力,才能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努力實現中高端水平的中高速增長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都表明,保持中高速增長,需要短期需求管理政策的支持和審慎有效的宏觀政策調節,同時需要中長期供給管理和發展政策的配合。這是由短期宏觀經濟運行及其與中長期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所決定的。在我國現階段,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必須著力推動經濟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是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根本技術支撐。毫無疑問,通過短期需求管理和審慎政策調節,是有可能在短期內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近年來,存在一種低估經濟下滑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與後果的思想傾向。應當看到,對經濟增長持續下滑及其後果的任何低估或忽視,都不僅與我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客觀實際相脫節,而且與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相矛盾,更與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相衝突。當然,如果因此就認為可以不顧宏觀經濟環境和客觀條件的變化,啟用短期大放鬆、大刺激政策,就可以防止經濟持續下滑、保持中高速增長,也是不符合實際和不可取的。科學正確、切實可行的選擇是,在積極搞好短期宏觀調控的同時,著力推動我國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尤其是著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技術水平提升。這是我國經濟在中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根本技術支撐。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是在更高起點上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物質基礎。這主要是因為,制約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基本因素不僅與短期市場需求有關,更與資源、結構、技術和體制機制等供給因素以及國際經濟環境有關。在這種條件下,要使我國經濟在中長期保持持續健康的中高速增長,就必須在正確實施積極有效、科學審慎宏觀調控的同時,努力破解供給約束和國際經濟環境制約,推動經濟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包括開發和運用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新方法,以及大力推進“一帶一路”等國際經濟貿易新佈局等。
  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是保持持續健康的中高速增長的重要保證。隨著我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和國內外市場進一步拓展,隨著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資源約束進一步趨緊,要使我國經濟在中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不僅需要更多更好的物質材料和其他經濟資源的投入,而且需要更多更好的經濟技術資源和創新能力的投入,並由此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產品科技含量和生產技術運用等的大幅提升。我國經濟越是向前發展,就越是需要在經濟發展方式和生產技術運用等方面實現改進提升。只有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才能長期保持持續健康的中高速經濟增長。總之,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與推動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是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同一過程的兩個側面、兩種形態、兩種方式,二者內在聯繫、辯證統一、互為前提、互相促進。要推動經濟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就必須通過經濟中高速增長創造有利條件和良好環境;要使經濟在中長期保持持續健康的中高速增長,就必須以推動經濟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為支撐和動力。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原標題: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與中高端發展(經濟形勢專家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m94zmtbk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